“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怎么样,代表藏品有哪些?

 2023-08-15 08:56:59发布 2023-08-28 21:46:09更新

“豹豹·青春宇宙”数字文化平台授权由中国青年网具体运营,于2022年6月6日上线。

平台将关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题材,与各领域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合作,去芜存菁,挖掘和创作出积极健康又深受青年人喜爱的新型文化产品。

同时,平台支持和鼓励青年创作者在平台上进行内容原创,或在平台授权IP的前提下,对历史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给广大青年提供创新、创造、创效的数字世界新通道。平台以树图公链为技术底座,包含了产品空投、拼图、盲盒、转赠等社交化服务功能。

平台秉承中国青年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宗旨,倡导“青春上善好活法”,基于媒体资源链接优势、校园等渠道优势、跨平台内容运营优势以及共青团系统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力,将不断建立和扩大社会合作网络,确保优质内容的长期供给,为未来的数字专辑拓展提供全面的内容保障。

通过数字专辑“内容”的优选,促成对青年文化的积极引导,最终形成青年元宇宙“场”的效应。

在青春宇宙的世界中讲好中国青年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进一步激发青年创新创造创效热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青春元宇宙之家”,在数字化时代与年轻人一起链接未来。

 

首款数字藏品“航天青年数字徽章”

2022年6月6日,“豹豹·青春宇宙”上线当日,推出中国青年报社×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合作的一款“航天青年数字徽章”藏品。

藏品融合双方品牌元素,以双方卡通形象为设计核心,限量发行5400套。

其中30套定向赠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神箭”青年突击队的30名队员,祝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成功,同时致敬中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

徽章设计采取了金属质感组合徽章的形式,设计元素上融合了航天员、星空、地球、中青报经典版面、航天局官方卡通形象“航小梦”以及中青报官方卡通形象“青小豹”等元素,呈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中国青年的星辰大海之旅。

每一个组合都是一种新的创造,每一个设计都闪烁着青春灵感的光芒。“航天青年数字徽章”上线秒空,彰显了广大青年对中国航天以及数字藏品的热情。

在藏品互动区,很多青年网友留言,当航天精神进入元宇宙,当一枚小小的徽章承载着众人的热望,这件数字藏品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徽章本身,更代表着青年一代传承航天精神、滋养青春之志的热忱。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军工宏图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宁介绍,这枚徽章想给年轻人呈现的是“祖国的航天事业和中国青年的星辰大海之旅”。

中青报数字藏品策划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之旅,数字化、元宇宙同样是传统媒体在数字科技时代开拓创新的探索之旅,未来已来,召唤青年一代以热爱、梦想和勇气,开启无限探索征程。

 

《祝福考生》木版年画数字藏品

2022年6月6日,“豹豹·青春宇宙”上线《祝福考生》木版年画数字藏品。

学子们壮志凌云的理想、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愿望,从古至今,一直不曾改变。今天,一起穿越历史,欣赏四幅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在欣赏木版年画的色彩构图、历史形象和文化寓意的同时,领悟具有精神力量的文化价值观念,传递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期盼和祝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里感受满满的人生祝福。

《祝福考生》系列由四幅中国经典木板年画造型组成,分别对应”状元及第“、”金榜题名“、”喜报三元“、”满载而归“四个主题,每幅作品均出自”非遗“传承人之手,皆为大师级作品。

每件藏品都有创作者亲笔签名,由树图公链铸造。

《祝福考生》系列附带“创世“价值,对于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藏友,或者是为考生送祝福的亲友,这个系列都是精选之作。

 

绵竹木版年画,刻印彩绘中的人生祝福

绵竹木版年画是因竹而兴的一项巴蜀民间工艺,它线条古拙流畅,色彩艳丽明快,形象夸张生动,充满浓郁的乡土艺术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线条飞舞间,伏案学习的少年、田野嬉戏的孩童、蓬勃向上的青年,都在年画中一一出现,画面饱满,色彩艳丽,绵竹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德敬带着作品,祝福考生们马到成功、满载而归。

绵竹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分为画稿起样、雕刻画版、线版印刷和手工彩绘四个主要环节。年画画稿为历代相传的手工绘画风格,刻版一般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

绵竹木版年画的线版只是勾勒出来基本轮廓,年画须经艺人按步骤施彩而成,与其他地区用色版套印有明显区别,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年画彩绘时,艺人们的用色技法常被概括为“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

一声声祝福,融汇在年画丰富的色彩中,仿佛映衬着考生们斑斓的未来,令人神往。

佛山木版年画,红彤彤的祝福

佛山木版年画常采用传统的“填丹”技艺,红色彰显着喜庆的气氛。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种类,因在广东佛山生产而得名。佛山是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之一,年画因其平民化、世俗化和商品化的特点,当时不仅热销在广东,还行销东南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高考快来了,祝大家如有神助,考试顺利!”佛山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说。佛山木版年画的很多题材都和百姓日常生活有关,其吸收了剪纸、刺绣等民间技艺的艺术特色,普遍使用黑、红、黄、绿木版套印,具有强烈的岭南文化的地方特色。

其具有标志性的特征是“填丹”,传统技法是将硍硃(俗称广丹)制成的红丹作底色,往往色彩艳丽,有“万年红”之称,在南方日照时间长的环境下能经久不褪色。

潍县木版年画,祝考生“喜报三元”

《喜报三元》是一幅典型的传统木版年画,原画作两幅对称,通过喜鹊和三只桂圆来寓意“喜”报“三元”,体现了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

潍县木版年画源于明代后期,盛于清代,素以色彩对比强烈、造型质朴醇厚、产量销量高而著称于世。

明清时期,潍县周边有十几个村子从事年画生产,“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它保持着宗教木版画的特点,构图严谨缜密,绘刻工整,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生动。

潍县木版年画为复色套印,一版一色,保留了明代一整套从木版雕刻到套色印刷的技艺流程。每一版图案所套印的颜色,都是固定的一种,套色时一般按照先深后浅的工序来套印。

年画中总饱含着大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每完成一幅作品,都像经历了一次美好的洗礼。潍县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运祥祝福考生们:“学业有成,喜报三元”。

开封木版年画,祝考生们“满载而归”

《满载而归》是一幅古典的门神画,原画作为一对,其题材源于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相传,柴荣不得志时曾推车卖伞,百姓感念其功德,遂作“柴荣推车进宝满载而归之”的门神画像。

开封木版年画的内容,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演义和历史戏剧,寄托了百姓对于吉祥、平安和幸福的渴望。门神画是开封木版年画最突出的品类。

在历史的沉淀中,开封木版年画形成了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曾对其评价为“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独有的特色”。

中国木版年画始于北宋,发祥地就在开封。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开封城的生活情景。王家纸马店,也就是木版年画作坊,在《清明上河图》里清晰可见。

 

《琴棋书画——铜镜里的生活雅趣》数字藏品

2022614日,“豹豹·青春宇宙”发布的首款文博类数字藏品《琴棋书画——铜镜里的生活雅趣》系列。

《琴棋书画——铜镜里的生活雅趣》数字藏品系列共发行2500套,其来源是甄选四家国内一级博物馆馆藏的精品铜镜,旨在通过分享这些铜镜文物和故事,了解千年前古人的生活雅趣,穿越历史,照见古今。

本期数字藏品具备创世属性,即购得此系列藏品的藏友还将获得丰富的平台权益奖励。

《琴棋书画——铜镜里的生活雅趣》,原型来自四所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古铜镜,这些铜镜分别铸有以“琴棋书画”为主题的纹饰和图案,制作精美,美中见雅,妙趣横生。

这套藏品旨在通过分享这些铜镜文物和故事,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千年前古人的生活雅趣,穿越历史,照见古今,藏品也具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之意。

 

汉“多贺中国人民富”铜镜数字藏品

“中国人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多贺中国人民富”铜镜则是“中国人民”一词在古代文物上的首次现身,意义非凡。该铜镜1972年于湖北省更生仓库拣选所得。

据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介绍,这面“多贺中国人民富”五乳神兽镜外区一周有工整的隶书铭文:

“青盖作竟(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这段铭文,表达了汉代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

此铜镜在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8集中也曾短暂“露脸”:各地给当时的曹魏进贡,好东西都先要送到大将军曹爽处,曹爽挑剩下的,再送给皇帝。

贡品中有一面铜镜让曹爽不屑,“画像铜镜,遍地都是。送回宫中,送回宫中。”

可再仔细一瞧,这镜子上写着一句话:“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在剧中,曹爽欣然把这面镜子留了下来。

这面“多贺中国人民富”五乳神兽镜,外区一周有工整的隶书铭文:“青盖作竟(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这段铭文,表达了汉代人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

“青盖”,指青色的车盖。汉制用于皇太子、皇子所乘之车,也借指帝王。

如《后汉书·舆服志上》:“皇太子、皇子皆安车,朱班轮,青盖”。铭文中的“四夷”指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与“中国”一词相对应的。先秦之时,“中国”还较多地指代中原地域,而自秦汉以来,则早已成为了国家的代名词。

与西周何尊铭文里的“宅兹中国”不同,这里的“中国”指汉帝国,地域已不局限在洛阳或狭义的中原。

古代铜镜中,装饰乳钉纹的很多,尤以两汉时期最为盛行。

乳钉纹在铜镜上出现的时间较早,延续的时间也较长。乳钉纹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纹饰,早在夏代青铜器里就出现了,直至西汉。

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是乳钉纹的鼎盛时期。

乳钉纹主要出现在鼎和簋之上,在爵、尊、壶、钟、罍等器物上也有出现。铜镜上饰以乳钉,寓意长宜生子、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多子多福。

另外,乳钉纹在铜镜里还体现在设计上的分区,四乳分区是主流,并衍生出五乳、六乳、七乳等多种类,

这种等分的布局表明了古代工匠对于设计的熟练掌握和独特的审美造诣。

这面铜镜,内区为四猛虎绕钮相对,五枚乳钉等距间隔,其间浮雕双虎、双鹿、独角兽、双角兽和神人戏龙。

两个有角的神兽,可能就是传说当中的天禄和辟邪,至于神人、龙虎,则是秦汉以来十分常见的装饰元素。

古代铜镜作为三代青铜文化的延续,是工艺与历史文化的载体,尤其是铜镜上的铭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完整呈现出汉时社会的“中国”观念。

从这面汉“多贺中国人民富”五乳神兽镜,我们能看到大汉王朝的时代背影。

 

唐真子飞霜铜镜

唐真子飞霜铜镜是一面饰有抚琴图案的铜镜。八出葵花形是唐镜的标志性创新纹样。

铜镜背面置一龟形镜钮,设计上为一株从镜面下方生长出的卷边荷叶,而龟钮位于荷叶正中,形成龟伏于荷叶之上的图像。

龟钮,寓意吉祥,是唐代流行的形制。

 

仿汉四神博局铜镜

潍坊市博物馆馆藏的这面仿汉四神博局铜镜,从整体造型和主要纹样上看,首先展现着汉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这面镜子外形为圆形,最内圈为环绕十二枚乳钉相间篆体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既是记录时间的符号,也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唐宝相花铜镜

这是一面“画”满吉祥花朵的铜镜。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

宝相花为中国经典纹样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它不仅是象征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吉祥之花”,更是记录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理想之花”。

 

全聚德“百年炉火 生生不息”系列数字藏品

2022年7月4日,“豹豹·青春宇宙”数藏平台上线全聚德数字藏品,包括“百年炉火”和“全聚德萌宝鸭系列盲盒”。

“百年炉火”发行数量3158份,发售价29元/份。

藏品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最高程度还原全聚德的老墙、老铺,打开古朴厚重的大门,在穿越百年时光的同时加入有时代记忆点的场景,色调上呈现历史感,回到百年前的烤炉旁,挂在炉梁上的全聚德烤鸭,皮层香酥、肉质鲜嫩、气味芳香,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食韵味。

萌宝鸭系列盲盒发行数量20158份,发售价格2.99元/份,包含大厨鸭、掌柜鸭、好潮鸭、贵宾鸭、百德鸭和七夕鸭,集齐6款还将赠送隐藏款。

这套数字藏品不但颇具收藏价值,购买全聚德数字藏品特殊尾号的幸运用户还将额外获赠“全记货铺-全聚德集团商城”代金券等惊喜好礼。

 

《赤子之心,剪纸里的家园梦》数字藏品

2022年7月14日,《赤子之心,剪纸里的家园梦》数字藏品上线“豹豹·青春宇宙”。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刀熟练酣畅地游走于纸张间,纸屑如落叶般翩翩飘落,手指生花的片刻间,小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大至朗朗青天、繁茂盛世,跃然眼前。

这套藏品精选了五套来自不同流派和地域的青年剪纸传承人的作品,分别为《家园·山水》《家园·四季》《家园·古今》《家园·传统》《家园·生活》。这一组剪纸作品呈现出山水、四季、古今、生活等内容,表现着一个共同的家园主题。

 

《家园山水》:对黄河家园的艺术礼赞

《家园·山水》的原型为剪纸《家在黄河南》,剪纸作品取材一组日常生活场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河南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迁。该剪纸出自河南洛阳的90后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

他从小就学习剪纸,中学毕业后开始搜寻、整理孟津地区的剪纸资料。现在,他致力于孟津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在畅杨杨眼里,家园是剪纸里的一幅山水画。

《家在黄河南》剪纸作品以黄河为叙事线索,展示了老家河南的风土人情和中原大地的精神风貌。在畅杨杨的剪刀下,黄河边的建筑、耕种劳作的老乡、小浪底水利枢纽……缤纷意象,无不凝聚着作者对黄河家园的艺术礼赞。

 

《家园·四季》:传统技艺与时代相融创新

《家园·四季》藏品原型为《春安》《夏泰》《秋祥》《冬吉》系列剪纸作品,剪纸作者、北京市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讲师、清华大学客座教师倪巧凤说:“民间将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象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故瓶中插四季花,谓之‘四季平安’。”

倪巧凤想借此剪纸作品,祝福祖国:“国富民强万物盛,四海升平百业昌!”

剪纸不仅是她的教学课程,更是其创作源泉。“艺术设计根植于剪纸艺术,同时与时代相融创新,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古为今用。”倪巧凤说。

 

《家园·古今》:家国情怀贯穿古今

藏品《家园古今》的原型为剪纸《武汉之窗》。作者周坤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堵河剪纸”竹山县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武汉之窗》以传统民间剪纸格子窗花为灵感来源,外圈图案选用武汉代表性元素樱花、楚凤、武昌鱼等元素,点缀传统吉祥图案,内圈则选取武汉古今建筑黄鹤楼和江汉关。在技法上,运用脱稿纯剪,结合彩贴、彩衬等工艺,深刻表现了武汉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周坤介绍。

从耳熟能详的黄鹤楼到百年沧桑的江汉关,家园在剪纸中呈现为一幅生活画卷。周坤说,在自己身边,还有很多青年传承人,将生活中的吃穿住行、记忆中的朦胧乡愁统统浓缩在了剪纸的方寸之中。

 

《家园·传统》:纹样中凝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藏品《家园传统》的原型为剪纸《锦衣华章》。延安剪纸历史悠久,粗犷朴实,饱含着浓郁的陕北特点和民族特色。作品采用“如意纹和圆分割”的纹样,如流云一般,无论人物,还是鱼鸟,简洁流畅,疏密得当,韵律和谐。

“作品中的纹样主要为鸟和鱼,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该剪纸作者、中国剪纸协会会员、陕西省剪纸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贺强说。

 

《家园·生活》:美好藏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间

在徐州剪纸云龙区区级传承人刘冠玉眼里,提到“家园”,最直接联想到的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

藏品《家园生活》的原型为剪纸《苏北风情》,该作品共一套六幅,记录着作者的家乡故事。养猪牛、耕田地、掰玉米、收高粱、卖包子、炸油条等儿时的生活场景,在作者的运刀下,酣畅淋漓,繁简有序。作品既有鲜明的剪纸语言特质,又符合现代审美下的艺术理念。

“通过一张张喜庆的剪纸,希望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该剪纸作者刘冠玉说。

剪纸,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学问。剪纸的人,通过剪刀和纸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中,剪出新技法、新事物。

近年来,在全国文化工作者和民间剪纸作者的努力下,剪纸艺术正在焕发新的青春。民间剪纸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了不少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承性,又具时代性,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正在重新被人们认识。

 

《城市老记忆》数字藏品

2022年7月21日,吴尧辉黄杨木雕《城市老记忆》数字藏品系列上线“豹豹·青春宇宙”。

《城市老记忆》黄杨木雕系列一套六件,分别为《甜蜜童心》《柳巷飘香》《一炮走红》《千锤百炼》《高山流水》和《势均力敌》。

吴尧辉,浙江乐清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青年时,吴尧辉师从虞金顺学习黄杨木雕,还曾深得叶润周的悉心栽培。吴尧辉的作品线条简练、古拙雄健,极具神韵。

吴尧辉说,“黄杨木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艺术,已形成了自身的表现方式,传承到今天,若要使这一具有浓厚文化积淀的传统艺术走向现代,需要在表现形式、手法、内容上有破有立。”

 

精心选题,从木雕作品细节中体味传统文化

木雕,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国之瑰宝”。从地域上来看,最具影响力的是“四大木雕”: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四大木雕流派各具特色,而黄杨木雕更为耀眼。黄杨木雕作品一般规格不大,传统题材多为人物类,主要采用圆雕技法进行雕刻。

吴尧辉先后创作了二百多件黄杨木雕优秀作品,获国家级、省级特等奖、金奖五十余次,黄杨木雕作品《赏乐》和《大唐盛世系列组雕》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2018年,《木里乾坤——吴尧辉木雕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成功举行。经过近四十年的学习、研究与探索,吴尧辉在木雕技法、艺术语言及创作理念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艺术,因细节而生动。“让大家从一件经典作品细节中,体味文化传统的审美情趣、生活哲学和人文情怀。一件好的作品必须做到形神兼备。有形无神或有神无形,都不能视为佳作。”

《城市老记忆》黄杨木雕系列作品,吴尧辉取材于普通人的老城故事,以木雕艺术语言来记录时代文化变迁。作品定格了生活中的温馨瞬间,感动常在,保留着老手艺的岁月痕迹,历久弥新。

黄杨木雕作品《甜蜜童心》和《一炮而红》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兑糖儿”“爆米花”的旧时市井生活场景。在黄杨木雕作品《柳巷飘香》中,从人物至器物,小至锅碗,大到灶柜,作者无不精雕细琢,阵阵馄饨香仿佛就流淌在作品周围。

在温州,馄饨担是曾经的“百姓食堂”,黄杨木雕作品《柳巷飘香》传神地还原了这种老味道。

吴尧辉说:“我希望在创作题材上,有破有立,一改传统黄杨木雕专注于仙佛道圣、把玩清供之类的狭窄题材,使黄杨木雕在手法、题材上与当代艺术融为一体。”

 

有破有立,用木雕艺术来表现当代精神

“黄杨木雕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从设计到成品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期间至少需要四十多把雕刻刀具。这是其它雕刻艺术难以比拟的,更是现代机械技术无法代替的。”吴尧辉说。

黄杨木雕作品《千锤百炼》不仅记录了打铁行当的日常,更寓意着作者崇尚“千锤百炼”的艺术态度。

圆雕,是黄杨木雕主要的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圆雕技术创作而成的黄杨木雕作品,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这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随着欣赏视线的移动而不断变化,能产生“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这就对黄杨木雕的造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面必须有变化和差异化,并且力求在每个角度都具备完美的观感。

吴尧辉说,“传统工艺美术不应徘徊在技艺的层面,而应当追求意境,要在充分掌握传统技法的同时,与当代意识有机融通。这就要求工艺美术应当从‘以工为巧’的层面走出,成为‘以艺入工’的当代艺术。”

黄杨木雕作品《势均力敌》在构图上,通过一只枪,巧妙串联起两个人物,弯曲的横枪与人物的肢体语言,无声地表达着势均力敌、千钧一发的那一刻,画面充满张力。

当代雕塑艺术讲求体量感、空间意识和视觉张力。乐清黄杨木雕在具备了雕塑形态的同时,又呈现出两点特色。一是根植于传统雕刻的以线塑形的法则,二是吸纳了西方写实造型体系对于结构、比例、动态的表现手法。

吴尧辉创作黄杨木雕时,正是用心把握了这两点,使得其作品既具备传统艺术的技法传承,又富有现代艺术的表现特征。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黄杨木雕《高山流水》中得到了非常生动的体现。该作品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高山”指高擎的龙壶,“流水”为倾泻的香茗。

专家点评时提到:《高山流水》作品诗意抒情,写实般的人物刻画,雕刀游走间“笔笔到位”,线条达到了白描的艺术效果。

师法自然,黄杨木雕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

黄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质地细密,纹理清晰,色泽光洁,黄杨木生长缓慢,直径碗口大小的黄杨木,需要百年才能成材,因而愈发珍贵。

“在长期的对黄杨木雕的创作中,我对黄杨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大自然造化的感恩,来源于心灵深处。当心灵的情感与大自然的造化产生共鸣时,就激发了我的创作之情。”吴尧辉说。

在吴尧辉看来,“黄杨木这种材料非常珍贵,大自然赋予其细腻、光洁、温润的品质。随着岁月的更迭,其色泽更加沉稳,淡淡的褐色有一种淡雅之美,这种美是一种与中国人审美心理联结在一起的中国文化的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质朴、含蓄、温和、内敛的特点。”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中国艺术是一种线的艺术”。

对此,吴尧辉有深刻体会。“我在创作中尤其重视以线塑形,讲求线的神韵这种造型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绘画有关,应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若要让这一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艺术走向当代,需要在继承中求变化,有破有立,因为木雕艺术应是当代的艺术,应有它的当代精神,形成木雕艺术的当代形态,应是多元的而不是保守的。”

以黄杨木雕为代表的中国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根植于民间的风土人情之中,根植于人们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传统的理解之中。

“中国航天日-追月癸卯纪念”

2023年4月24日,数字藏品“中国航天日-追月癸卯纪念”上线“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

中国航天日之际,这款以玉兔与未来宇航员的形象为灵感创作的数字藏品,为热爱航天事业的青年用户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数字珍藏。

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之旅,元宇宙同样是一场科技时代对未来的探索之旅。当航天文化与元宇宙激情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航天品牌文化营销中心数字业务总监、航天文创产业研究院理事秦鸿鹏表示,希望通过数字藏品,在元宇宙中讲好航天故事,召唤青年一代以热爱、梦想和勇气,开启探索宇宙新征程。

 

航天国潮让“硬核科技”更“接地气”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叩问苍穹,探索不停,几十年来,“神舟”载人往返、“天宫”建成、“嫦娥”探月取样、“天问”探火走向更远深空……一个个航天器的命名,彰显了中国式浪漫,更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更加坚定。

中国航天六十余年的发展,为航天文创产品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素材与灵感。此次,航天文创产业研究院推出的数字藏品“中国航天日-追月癸卯纪念”,灵感正是源于“嫦娥探月工程”。

秦鸿鹏介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头顶的明月有着无穷追问,寄托无限情怀,对月的想象和探索从未止步。每个人小时候,对月的了解都源于嫦娥与月兔的故事。

2023年正值农历兔年,航天文创产业研究院以玉兔和未来宇航员为主要形象设计了数字藏品,希望青年网友在收藏的同时,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情怀。”

数字藏品“中国航天日-追月癸卯纪念”,形象创作灵感来源于十二生肖卯兔。“追月”穿着白色宇航服,搭配经典的中国娃娃丸子发型,其双手一前一后呈现飞升的姿态,展现出对太空的向往与期许。一旁的小兔穿着量身打造的宇航服,生动俏皮。不少网友直呼“太可爱了!”

如何把“硬核”的航天文化进行“柔化”表达,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航天文创产品?在设计之初,航天文创产业研究院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多年的实践中,秦鸿鹏发现年轻人对于国潮文化的接受度很高。“航天文化也是国潮文化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探索精神,我们紧扣航天文化这一特色,以年轻人的审美为出发点,将时下流行的ACG(指动漫、动画、游戏)元素与国风结合,构思了女性航天员的形象,更加呼应嫦娥奔月的故事。”他说。

 

跨次元碰撞助力航天文创持续“破圈”

近年来,“国潮文化”不断走向大众视野。去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强调以中国文化为基因的新消费场景研究。航天文化以厚重的时代精神、蓬勃的探索激情,成为“国潮文化”中特殊的一抹亮色。

在秦鸿鹏看来,航天国潮有其独特的创作发展优势。“航天文化既包含着过去,又关注当下的创新科技,更是面向未来的探讨。与此同时,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航天文创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始终有创作来源,始终有热点。”秦鸿鹏说。

此次,数字藏品“中国航天日-追月癸卯纪念”上线中国青年报“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跨次元的碰撞让航天文创持续“破圈”,逐梦星辰大海的青春之志在元宇宙中生根发芽。

秦鸿鹏表示,“我们希望在元宇宙中,带着科普的使命,寻找更有传播力的土壤,满足青年群体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同时,希望通过航天国潮这一载体,让更多青年铭记中国航天日,传承航天精神。”

大运会蓉宝航天系列数字文创藏品

2023年7月1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主题数字文创藏品“大运会蓉宝航天系列”上线“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

作为面向全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成都大运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

这是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之后,我国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将吸引和汇聚大批世界青年到成都展示体育才华,开展文化交流。

本次“大运会蓉宝航天系列”数字藏品发行采取“数实结合”的模式,每个“太空蓉宝”虚拟数字藏品均搭配1个实物手办盲盒。

该系列包括6个主题,分别为【绚彩星云】、【奇幻太空】【流光粉彩】、【星际火焰】、【浩瀚星际】、【光影幻境】,特别隐藏款【成就梦想】。

每款式1000份,总计6000份,发行单价为158元。

特别隐藏福利款100份,仅限空投。

藏品编号#1-6000,每款概率约为1/6,特别隐藏款概率约为1/60,实物产品形式为“太空蓉宝”实物盲盒。

“太空蓉宝”数字藏品形象设计灵感来源于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设计团队立足“科技大运”理念,将航天元素与蓉宝形象相融合,一方面旨在致敬我国航天事业,一方面鼓励青年勇于探索,绽放青春能量。

同时,设计团队在手办摆件品类上加入了磁吸灯控功能,在制作工艺上也采用了全身电镀工艺,让蓉宝成为了穿梭于浩瀚宇宙间的“科技蓉宝”,增加了可玩性和科技感。这不仅符合近两年潮玩圈颇受欢迎的收藏级“盲盒”概念,也更加契合大运会的消费群体喜好。

据悉,“大运会蓉宝航天系列”数字藏品旨在通过数字化探索和创新,用数字赋能“智慧大运”,带动更多人参与传递和分享大运会精神,助力成都办好“简约、安全、精彩”的全球体育文化盛会。

推荐阅读